笔趣阁中文网 > 娘子告急 > 第8章 坐怀不乱

第8章 坐怀不乱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中文网 www.biqugezw.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红玉是彻彻底底明白这个道理了。

    土豆一斤二十五文,她买了十斤左右就花去半吊钱,这算上白菜番薯白面鸡蛋的钱,一周的菜钱就整整花去了三两二十五文,张珩一个月俸禄也不过二十两,这根本就入不敷出。

    红玉寻思着往孙大嫂和吴婶家溜达了一圈才发现原来她们都有自己种菜,只是现在已经临近年关,天气冷的很,地都被冻坏了根本不能种,只得等到开春后。

    红玉决定先将家中两旁荒芜的土地开垦出来,松松土,等来年了,再种,这样自家的吃自家的,一年也能有个富余。

    当宋泽回到家时,就见家中的院子变了大样,原本那些花花草草都被娘亲摘了个一干二净,土也都开垦好左右两旁整整齐齐各六竖。

    “娘,你在干嘛?”宋泽上前瞧去。红玉正往土地里撒草木灰、枯松针,她头也不抬回道:“种菜,这土地太贫。”

    在现代,她五谷都认不全,每天三点一线的读书,对种菜唯一的印象也是在上生物课时老师教的那些知识。

    土壤不够肥沃,是因为土壤中无机盐不够多,要想使土地肥沃,就要增加土壤中无机盐含量,在现代直接上市场买了农药按照比例配置就成。

    在古代,红玉还真不清楚。后来问了吴婶才知道是用草木灰和枯松针,若是有粪肥最好。临走时还给了她一大包的养料。

    红玉说话间的功夫已经撒的七七八八,又取了旁边的葫芦瓢一列一列浇上水。宋泽也下地也取了一个葫芦瓢浇水。

    他的手法倒比红玉熟练许多,许是之前经常看其他大人的缘故,一勺的水被他捧得稳稳的,洒下十分均匀,足足省了红玉一半的功夫。

    母子两人开垦好荒地,匀好地儿,撒了养料和水,站在菜地旁如释重负。宋泽摸了摸自己的小肚皮,大声喊道:“娘,泽泽肚子饿。”

    离午饭还有一个时辰的时间,红玉寻思着有什么吃的,拉了宋泽就往灶头处走。她从碗橱中取了今天刚买的面粉,弄在一个大瓷碗内,加上糖,就着刚烧开的滚烫开水冲下去,迅速顺时针摇匀,不过一会儿的功夫,白色的面粉变成透明胶状,透着淡淡的热气,似能闻到其间白糖的香味。

    宋泽吞了一口口水,沾了碗边上的一小口塞进嘴巴中,顿时眼眉眯在一块,兴奋喊问:“娘,好甜啊!”双眼明亮,眼中只有那一双筷子不断搅匀,恨不得此刻立马就能吃到嘴巴里。

    红玉宠溺的勾了他一个鼻梁,直到白面粉全部搅成透明的胶状才分别盛了两碗递给宋泽:“这是面粉,吃多会拉肚子,只给你一点点。下午娘给你炒一旁鸡蛋,留着肚子吃。”

    宋泽猛点头,捧着自己的小碗走到厨房的门槛上坐下舀开了吃,原本还是大口大口舀,到后面越来越小口,眼看碗都见底了,他昂着头问:“娘,泽泽明天还能吃不?”

    “不行哦。”红玉摇头。

    “啊。”宋泽郁闷了,红玉捂嘴偷笑,把自己碗里的东西又拨了一半给宋泽,宋泽立马喜笑颜开。

    看着此刻的宋泽,红玉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

    那个年代的物质还很贫乏,没有糖果和零食。只是在每个夏天的午后,她妈妈经常给她冲面粉加糖吃。

    她也是和宋泽一样,捧了一个小碗坐在家里的门槛上,吃完了又缠着要第二碗,想着那时候老妈看她的心境,应该和她此刻看宋泽的心境相差无几吧。

    红玉看着宋泽笑了笑,目光沉溺温柔如水。

    ————————————————

    夜里红玉最后一次检查好夜门,跺脚搓手跳回屋中。北方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她依旧很不适应,只出去一会儿耳根子就被冻得一阵痒疼。

    屋里,宋泽坐在油灯下看书,红玉上前挑了挑灯芯,火星立马串上去,屋子顿时明亮起来。

    宋泽抬头:“娘,泽泽看得见。”红玉欣慰的摸了摸他的头儿,笑道:“油灯费不了多少钱,你好好读书,不要把眼睛熬坏了。”

    “嗯。”

    今夜张珩住在军营中没有回来,红玉松了口气,面对张珩她还是有些尴尬和无所适从。

    她坐在炕头上翻了几页宋泽读的书看了一会儿,还是比较简单的三字经,主要是习字的,并不难。宋泽睁大眼好奇的看着她问:“娘也识字?”

    红玉笑笑摇头:“娘不认识,只是看着觉得你爹写的字真俊。”

    大崇的字是繁体字,她多半看得懂,但作为红玉她不能看得懂。红玉藏拙,一笑带过,又端详宋泽的抄本。

    这里没有印刷机,书本基本都是手抄,宋泽手上这本是张珩手抄的。

    张珩的字她看过,瘦直挺拔运笔飘忽快捷,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可他给宋泽抄的书却是十分工整的正楷,一笔一捺都规矩妥当,不难看出张珩对宋泽付诸的培养。

    只这一点,红玉不得不敬佩张珩的为人。

    “娘,你看什么?”宋泽看她捧着自己的书不动,不解反问。红玉回过神摇头笑道:“没想什么,好好读书。冬至快到了,娘给你做元宵。”

    “元宵?”

    “娘,爹说要是冬天不吃饺子,会冻坏泽泽的耳朵!”

    红玉咬舌,自己没注意,忙道:“恩,是饺子。别读了,快睡吧。”

    “嗯。”宋泽懂事的从凳子上跳下来,身子才到桌面处,自己收拾了书本,冲到院子里洗了手儿跳上炕。

    红玉有烧炕,被窝里早就温暖的很,宋泽高兴喊:“娘,好热啊!”

    红玉哭笑不得,给他捏好被角,熄了灯也躺下。

    屋内全暗了,只有外面层层白雪透进来的反光,宋泽像小狗一样不停的翻身,被窝里都是风窟窿,程言呵了一声才听宋泽喃喃道:“爹一个人睡会不会冷?”

    红玉愣住,不曾想宋泽睡不着的原因会是这个,只觉得这孩子乖的让人心疼。

    “爹一个人睡不冷,泽泽快睡吧。”红玉捏好两人的背角,听着身旁很快传来的呼吸声。

    她睁大眼看着屋顶,许许多多的念头涌入脑中。

    她会不会有朝一日穿回去?回到自己生活的世界?

    张珩对自己挺好的,是否该一辈子这样过下去?

    院子里的地刚翻过,还要等到明年开春了再种下。

    冬至还是包饺子吧,泽泽说会冻坏耳朵。

    红玉迷迷糊糊的想着,不知不觉也陷入梦乡……

    ————————————————

    自从上次那一战之后,前方倒也安稳了一段时间,只是现在入冬,降雪,蒙古草木都冻枯,牛羊大半饿死,大战事虽没,可十几二十人组成的蒙古团开始在边界抢夺民粮,抢完就跑,当地县令十分无奈,上呈朝廷,像张珩这样的边关将领只得每日派兵驻守,但奈何蒙古各个能骑善射,又不恋战,一伙走完另一伙又来。

    张珩连日忙于这事儿,到冬至这日才歇着。

    他刚要出营帐,却见士兵通报:“守备,王千户家的月姐来了。”军营女眷来营里也是常事,只是……

    张珩眉头一皱,出了营帐,就见月姐捧着一个食盒袅袅站在帐外。

    只看她今日是有心来的,头发梳的丝毫不乱,堕马髻后扎了两束彩带,一身粉色袄裙把四周的雪景生生比下,十分的靓丽可人。四周戍守的列兵纷纷看向她,眼中一色的惊艳,欣羡。

    “张哥哥。”月姐见着张珩迎上去,拉着他的手脆生生喊着。张珩动作极快的从她怀中抽出自己的手,往后退一步,面上保持着笑容:“月姐来了呀,找你爹的吧。”

    月姐嘴巴一嘟,有些哀怨的看向张珩,眼中似泛起了一丝泪光:“奴家是来找张哥哥的。”

    说罢打开食盒第一层,热腾腾的饺子递上前:“这是奴家亲手包的饺子,冬至了,张哥哥都吃了驱驱寒吧。底下还有几道小菜和热汤,奴家整整做了一个早上呢。”

    那饺子包的十分好看,看得出来是花了大心思的。再配上美人垂泪欲滴的模样,任由谁都舍不得忤逆。旁的几个士兵面上早存了几分羡慕,心中暗道守备不解风情。

    张珩皱眉看着饺子,推开,神色凝重道:“饺子留着给其他人吃吧。”

    “可是奴家是做给你吃的。”月姐楚楚可怜,不退反进。

    张珩板下脸,只冷冷的看着她,眸子中毫无一点的怜悯。

    天上雪下的越来越大了,四周寒气一点点聚拢上来,左右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天已全黑。

    月姐眼中委屈越现,紧咬着下唇,泪珠似乎快到了眼角,整张脸越来越白。

    张珩叹了一口气:“回去吧,夫人还在家等我。”

    他对月姐虽无情爱,但月姐父亲到底是他共事的人,张珩还是出声劝道。

    月姐眼中甚为倔强,掩面擦干泪花,收拾好食盒正要往前走,却不知怎的脚上一滑,只听得她哎哟一声,直直撞入张珩怀中,下一刻牢牢抱住他结实干练的腰部,颤声声喊:“张哥哥,我怕。”

    四周的人看的眼睛都直打晃了,这枯燥的军旅生活,难道见到一个美人,现在还是美人投怀送抱。

    他们看的眼珠子都直了,但目及到张珩吃人的目光这才稍稍收敛一些,但还是不时抬头看去。

    “你若无事我先走了。”张珩连称呼也改了,他推开身上的月姐,抖了抖身上的落雪冷声。

    只留月姐一人站在雪中,看着他离去的灰黑色背影,直咬下唇,许久不知想到什么竟笑了起来。

    “王姑娘,守备走了。”一个士兵看她一个人傻呆呆的站在雪中好心出言。

    月姐回过头,眼斜向上,颇为不耐烦的看了他一眼,哼道:“你知道什么?”说罢甩甩帕子,转身离去。

    “你真是吃饱饭撑着,她爹是王千户,哪里用得着你的可怜。”另一士兵走来,对好言相劝的士兵笑道。

    那人不解:“王姑娘不像那种人。”

    “呵,你是新来的兵吧。王姑娘的爹是王千户,又称刮地皮,咱们军中除了守备谁没被他刮过?她这样的人也只有对着守备才好,咱们是攀比不上的。”

    雪刷刷的下来了,漫天的大雪一层层洒在这片苦寒的地界,天冻得冷及了。

    远处伙房叮叮咚咚的饭点声儿响起,掀起一锅锅的热汤。

    “吃饺子咯——”四周蜂拥而上的士兵,脸上挂着多日难得的笑容。

    冬天似乎又暖和起来了。